孙宇晨的总统晚宴:投机者们的全盛时代

admin 2025-05-27 14:27:01 976

作者:栖迟

三年前,由于担忧入境美国被捕,这样的场景对孙宇晨来说近乎天方夜谭:受邀参加总统晚宴,社交平台上高调直播自己的在美行程,在好莱坞山下合影、参观白宫、串访硅谷科技公司。

他似乎还聘请了跟拍团队,以确保自己看起来是每个场景中的 C 位主角。

唯一遗憾的是,特朗普并没有耐心在晚宴上停留太久,他甚至没有坐下来和 25 位砸下数百至数千万美金的币圈富豪们合一张影。但是,孙宇晨自有办法,他用 AI 制图弥补了这一点,假装自己已经完成了美国之行所宣告的那样 " 与特朗普总统畅谈 Web3 和自由。":用一张 AI 图片展示特朗普坐在他身边,两人一起谈笑风生。

孙宇晨如今的身份被描述为格林纳达籍华人企业家。格林纳达是一个加勒比海小国,拿着世界地图也不太好找到。但是,在中国舆论场景中、以至整个华人币圈,他有一个名号更响的戏谑性称谓:孙割。

时间回到三年之前,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前,孙宇晨还是一个被美国监管机构追查的加密货币不受欢迎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孙宇晨涉嫌欺诈和市场操纵。那时他还不得不全力避开美国的监管雷达——不踏上美国国土,也不与任何 " 正式 " 金融机构往来。为了乘坐贝佐斯旗下的火箭,他支付了 2800 万美元,但最终未敢到场。

彼时的媒体报道他用假身份出入欧洲,在加勒比海国家购买身份,在迪拜的酒店里远程操纵币圈涨跌,如同一名全球金融系统的幽灵。

但是,重新成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对加密货币青睐有加,这让孙宇晨借助资本对其身份与形象进行戏剧性逆转的策略变得简单而直接:花费近两千万美金买入特朗普币,成为总统代币的 " 榜一大哥 "。当然,还要配合他的传统手艺:对流量时机精准捕捉、对公众心理娴熟操控。

于是,一个逃亡者,成了英雄;一个投机者,成了 " 愿景布道者 "。

这场总统晚宴充满了投机氛围,不仅在于孙宇晨,还在于它聚集了一群类似的客人们。比如,比孙宇晨更有名气的前 NBA 球星拉马尔 · 奥多姆,这位曾经的篮球天才,后来在一家妓院过度嗑药引发昏厥,差点儿丧命。

孙宇晨的起点并不显赫。1990 年,他出生于中国青海西宁,一个偏远的西北小城,父母是普通工作者,家中没有特权背景。青少年时期,他随家人移居广东,在那里完成了中学学业。2007 年,他凭借一篇全国作文大赛的获奖文章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来又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东亚研究硕士学位。

这些履历让他在中国时就极力将自己包装为一位 "90 后杰出企业家代表 ",一个从小镇逆袭到财富舞台的励志符号。

然而,孙宇晨的身份从来不是单一的,他深谙自我塑造的艺术。2013 年,他加入 Ripple Labs,成为大中华区首席代表,接触到区块链技术的潜力。2017 年,他创立波场(TRON),一个宣称要打造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平台。波场的首次代币发行(ICO)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孙宇晨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然而,2018 年,他被曝抛售波场币套现 3 亿美元,引发投资者愤怒,给他贴上了 " 诈骗者 " 标签。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在 2023 年的一份非公开报告中描述波场为 " 在非法行为者中越来越受欢迎 "。他还被指控曾通过交易所进行 " 洗售交易 "(wash trading)——即自己与自己做交易,制造虚假活跃度。

更引人注目的是孙宇晨的身份漂移。他的公司在新加坡注册,基金会在瑞士设立,税收在加勒比申报。他生活在迪拜、巴黎与日内瓦之间,拥有一整套无痕化生活的路径。

孙宇晨在中国被广泛指控为诈骗者,在公共场合,他仍强调自己是 " 中国人 ",但他再未回国。他如今的格林纳达国籍是通过投资获得的,他还曾被任命为该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

这种身份的转换不仅是孙宇晨的财务策略,也是他规避风险的手段。

孙宇晨用全球的结构性漏洞保护自己。他不是唯一一个游走于国家缝隙中的人。但他比大多数人更直白地践行着 " 没有祖国的资本主义 " 逻辑。他对监管的回应方式不是抗议或修复,而是转换地址与护照。他对舆论的管理不是解释,而是制造更大的话题覆盖旧话题。

他曾宣称:"Identity is a tool, not a constraint.(身份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约束)" 这句话既是他投机哲学的总结,

孙宇晨的投机天赋在高调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2019 年,他以 456.8 万美元拍下与沃伦 ·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试图为区块链正名,却因突发 " 肾结石 " 取消。2024 年,他以 620 万美元拍下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 · 卡特兰的《喜剧演员》的主角——一根用胶带粘在墙上的香蕉。在香港的发布会上,他当众吃下这根价值 620 万美元的香蕉。

一切看似荒诞,却引人入胜。

孙宇晨的每一次出场最后都转化为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他深谙 KOL 式资本的逻辑:通过制造话题,吸引流量,再将流量转化为财富。与乔布斯式的创新者不同,孙宇晨是一位 " 信息套利者 ",一个在信任尚未构建的新金融市场中利用市场心理制造涨跌套利的专家。

如果说加密世界是一场实验,孙宇晨就是那个最擅长作弊的考生。他不打算考第一,他只想在没人发现的情况下提前交卷、带走奖金。

其实,孙宇晨正是这个时代的镜像。你或许讨厌他的高调,质疑他的道德,但无法否认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系统。他懂得如何利用加密货币的波动性、社交媒体的传播力以及全球化的漏洞,将自己从一个小镇青年变成全球舞台的玩家。他的格林纳达护照、特朗普晚宴的入场券、以及吃下天价香蕉的表演,都在提醒我们:

这是一个越来越迎合投机者、奖励冒险者、纵容逃逸者的全盛时代。

孙宇晨的野心并未止步于财富积累或自身形象的塑造。近年来,他越来越热衷于参与高风险的政治游戏,将自己推向权力与争议的漩涡中心。他的特朗普晚宴之行并非单纯的社交表演,而似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赌局。他还投资了 7500 万美元给特朗普家族支持的 " 世界自由金融 " 项目,成为这一项目的顾问。这让他不仅获得了与美国前总统接触的机会,还可能影响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

2025 年 2 月,SEC 对其欺诈指控的暂停,被广泛猜测与他支持特朗普家族的举动有关。 这种 " 以钱换权 " 的策略,显示出他愿意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押下重注。

孙宇晨的政治冒险是从格林纳达开始的。作为这个小国家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孙宇晨得以在国际舞台上以 " 官方 " 身份发声。他利用这一角色频繁参与全球金融和科技论坛,与各国政要和商界领袖互动,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加密货币行业的 " 外交使者 "。

然而,这种高调的跨国政治表演也让他置身于危险境地。有人质疑他是否在为某些政治势力充当 " 白手套 ",利用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全球流动性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虽然这些指控缺乏确凿证据,但它们凸显了孙宇晨政治冒险所引发的争议。

孙宇晨的政治游戏还延伸到对舆论的操控。2024 年,他通过社交平台和加密媒体大肆宣传与特朗普的合作,试图将自己包装为 " 加密总统 " 的盟友。就像他在这次美国之行前声称自己将 " 与特朗普总统畅谈 Web3 和自由。"

这种高调的政治参与不仅为波场和 TRX 代币带来了流量,也让他在全球加密社区中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然而,这种策略也让他成为众矢之的。美国的职业政客们开始批评他通过投资特朗普项目 " 购买政治影响力 "。

当然,孙宇晨对政治游戏的热衷,源于他对权力结构的深刻洞察。他显然已洞悉到,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中,政治影响力是巩固财富和地位的关键。

然而,这种冒险也可能让他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钢丝绳。他的每一次政治押注——无论是投资特朗普家族项目,还是利用格林纳达身份参与国际事务——都在将他推向与财富无关的风险。

点赞
返回